• 万鹤松

    • 印染的发展
    • 本站编辑:杭州万鹤松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日期 :2020-05-13 14:16 浏览次数 :
   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,我国古代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 。
    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 ,共有24种颜色,其中红色的有银红 、水红、猩红、绛红 、绛紫;黄色有鹅黄、菊黄、杏黄、金黄、土黄、茶褐;青 、蓝色有蛋青、天青、翠蓝 、宝蓝、赤青  、藏青;绿色有胡绿、豆绿、叶绿、果绿 、墨绿等 。
    近几年节能减排成为了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,对于污染较大的印染行业面临着国家一些列政策限制 。2010年发布政策,淘汰行业落后产能 ,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必将面临整合。另一方面,棉花、羊毛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,也让行业倍感压力。更多的挑战将促使行业产业的升级 ,集中度将会提升。
    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得到政府和纺织业界的高度重视。近几年,把印染行业的技术改造列入纺织行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,同时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方面也给予了相应政策支持,使我国印染行业在质量、品种 、效益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,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。
    目前国内外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,就是高效 、节能和环保,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、缺一不可。生产力要发展,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比较直接的手段;而节能已到了必须采取措施的阶段 ;在采取节能措施 ,发展生产力的同时,还必须要有环保意识和污染处理手段。
    在分析中国印染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后,明确提出“要用信息化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” ,这既是印染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,也是印染机械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。
    “十五”期间,中国印染行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。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户数从2000年的858户增加到2005年的1778户 ,年均增速为15.69%;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 ,从业职工人数从2000年的26.8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43.13万人 ,年均增长9.98%;2005年工业总产值达1397.1亿元(现行价),比2000年的551.33亿元增长153.41% 。
    2006年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430.30亿米,同比增长10.47%,增幅下降5.22个百分点 。
    规模以上印染企业户数1948家,同比增加7.27%;亏损户数348家,亏损面达到17.86%;亏损总额为8.19亿元,同比下降12.91%;就业人数45.52万人,同比增加4.49%。印染6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9.69亿美元,同比增长8.05%  ,增幅上升0.95个百分点 ;贸易顺差59.81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46% ,增幅下降4.70个百分点 。
    2007年1-5月份 ,中国印染行业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。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利润总额为18.71亿元,同比增加17.88% ;工业总产值700.62亿元 ,同比增长12.52%;销售产值678.53亿元,同比增长12.35% ;销售收入665.33亿元,同比增长13.59%。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017家 ,同比增长5.88% ,印染布产量177.93亿米 ,同比增长9.21% ,增速减缓6.36个百分点 ,5月份单月产量41.38亿米 。
    2008年1—8月份 ,由于原料、能源、人工价格大幅上升、利率上调,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各项费用上升较快,营业费用同比增长14.84%,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3.95%,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32.28% ,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.68亿元,同比增加2.6% ,增速大幅回落,销售利润率3%,比2007年的3.50%减少0.5个百分点。
    中国印染行业发展较快,加工能力位居世界首位,已是纺织印染生产大国 。但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同步 。主要印染大类产品出口的平均单价比同期进口单价低,说明中国印染产品档次较低,附加值不高;企业普遍看重的是色彩以及产品功能的开发,却忽略了印染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影响;印染企业大多以来料来样加工为主,在工艺技术、品种开发和经营管理上多处于模仿追随,自主的品牌较少,研发创新能力差;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 、在线控制技术,开发新设备,制造精度和配套件 ,节能、环保,售后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国外好水平 。
    印染行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档次 ,出台相应的政策治理印染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,改善环境 ,倡导生产与环境和谐发展,加大科技投入,使印染机械向环境保护、节能降耗、省时高效 、短流程方面发展。
    “十一五”印染行业规划,以提高印染产品质量、推行节能降耗技术、强化环境保护为原则,以现代电子技术、自动化技术、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为手段,发展涂料印染、微悬浮体印染 、转移印花、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,加快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;推行环保、节能 、清洁生产印染加工技术,实现印染行业污染防治从“末端治理”向“源头预防”转变;加大环境执法力度,淘汰高耗能 、高污染和废水治理达不到要求的落后工艺装备和印染企业。
    QQ在线咨询
    客服热线
    0571-88925379
  • XML地图